
您好, 欢迎来到百铸网! 热线电话:400-8088-177 企业邮箱:[email protected] 注册|登录
2016-06-07来源:暂无数据
1、化学成分及组织
(1)C含量
钢中C含量是影响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最主要因素。一方面,严格控制C含量,使基体金属和焊条的含碳量控制在0.08%以下;另一方面,在母材和焊材中添加稳定剂Ti、Nb 等元素,与C的亲合力强,使碳先于Cr与之结合,生成稳定的化合物。
(2) 双相组织
双相组织,会大大提高抗晶间腐蚀的能力。一方面,加入铁素体形成元素,如铬、硅、铝、钼等,使焊缝形成双相组织;另一方面,选择含铁素体生成剂比较多的焊接材料。
2、焊接工艺
(1) 温度在450~850℃这个温度区间,尤其是650℃是最易产生晶间腐蚀的危险温度区 (又称敏化温度区)。所以不锈钢焊接时,可采取在焊件下面垫铜板,或直接在焊件背面浇水冷却的方式,使之间快速冷却,减少在该温度区间停留的时间,是提高接头耐腐蚀能力的有效措施。
(2) 焊接线能量的增大,将加速奥氏体不锈钢的腐蚀。在焊接工艺上,可以采用小电流、高焊速、短弧、多道焊等方法,减小线能量。采取低的焊接线能量,快速通过敏化温度区的方式来避免产生热影响区晶间腐蚀。
3、焊后处理
焊后将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接头重新加热至1050~1100℃,重新固溶处理,或者重新加热至850~900℃,保温2h,进行均匀化处理,以消除贫铬区。
友情链接 友链交换添加QQ:2694467624 其他问题请咨询网站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