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些自媒体炒作“新一轮停工令”让很多行业从业者心神不定,其实,拿一个“征求意见稿”当“政令”是他们无知……最近,国家对今冬明春的“蓝天保卫战”有明确要求,省里也有了明确安排——

是错峰生产,不是简单关停

这个召开于十月中旬的会议明确:
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和期望,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统筹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在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要做到时间、区域、对象、问题、措施“五个精准”,持之以恒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对标对表,全面梳理蓝天保卫战各项任务落实情况,对未完成的任务拉条挂账、倒排工期,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要修订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坚决落实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措施,规范启动应急预案,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要紧盯重点污染物、重点时段和重点领域,持续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有序推进清洁取暖散煤替代工程,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完善“散乱污”企业动态管理机制,有序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推进“公转铁”重点工程,加快淘汰老旧柴油货车,持续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围绕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重污染天气应对、散煤治理等方面,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和苏皖鲁豫交界地区重点城市启动新一轮强化监督帮扶,继续突出以帮扶为主,寓监督于帮扶之中,既帮助地方和企业查找问题、提升大气污染治理水平,又严查环境违法行为。

在10月21日山西省政府新闻办的发布会上,明确了这些重点工作。其中,省工信厅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明确回复:
关于错峰生产的问题。2020至2021年秋冬季,我省错峰生产主要在钢铁、有色、焦化、化工、建材、铸造等六大重点涉气行业企业或者工序开展。按照生态环境部《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被评定为D级的企业,或未按期完成治理改造任务的企业,实施停产,其中因生产工艺和安全因素无法停产的,实施最严格错峰;评定为C级的企业和非引领性的企业,实施错峰生产;评定为A、B、B-级和引领性的企业,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绿色工厂,不纳入错峰,该类企业在秋冬季鼓励采取协商自主减排措施。

答记者问时还明确提到:
在实施错峰生产工作过程中,我们坚决落实国家关于“六稳”“六保”的相关政策措施,避免“一刀切”。一是统筹保障民生,对城市供热、供气的企业,根据供热、供气需求优化错峰生产措施。二是统筹稳增长,对满足环保排放要求且污染物排放总量小、对稳增长、稳就业、稳外贸等影响大的生产企业,可适度减少错峰。三是统筹应急管控,参照生态环境部《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优先根据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基本要求安排错峰生产计划,实施差异化的应对措施。

省生态环境厅负责人表示:
按照省政府总体安排,省大气办已印发各市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任务清单,明确攻坚重点和具体要求。总的来讲,攻坚任务可概括为“4+1+1”,即:产业、能源、交通、用地四大结构调整、太原及周边“1+30”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

在第六条“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措施方面也明确表示:
重污染天气一方面会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一个重污染天PM2.5的平均浓度约为优良天的4倍,严重影响全年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完成。重污染天气应对并非简单关停限产,而是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山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以及生态环境部《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技术指南》的有关要求,在重污染预警期间,针对涉气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等依法采取差异化管控措施。

在错峰生产方面,省工信厅与省生态环境厅已经联合印发《关于2020-2021年秋冬季实施错峰生产的通知》,从11月1日起至2021年3月31日,将对全省钢铁、有色、焦化、化工、建材(砖瓦、耐火、陶瓷、石灰、水泥熟料及粉磨站)、铸造等重点涉气行业企业(或工序),通过采取生产调控措施,实施错峰生产。

山西省各市将制定当地错峰生产方案,明确错峰企业名单,确保清单可操作、可核查。山西省工信厅、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将适时对各市错峰生产落实情况开展工作抽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同时,各级部门还将加大服务力度,协调督促企业利用错峰生产停产间隙期,加快工艺装备、环保设备改造和更新大修,同时加大厂区及周边环境整治。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版权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于接到证明的一周内予以删除或做相关处理!